12月1日,山东滨州警方带了132份DNA数据样本,来到中心,希望进行大数据比对,帮助山东当地的寻亲人员寻亲。
“第一个样本就比对上了,我们特别兴奋。”我中心法医物证鉴定室主任吴淑珍开心地说。仅仅用了1个多小时,数据录入和比对全部结束,之后就是进一步信息复核,法医物证鉴定室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1点,终于把这么庞大的数据全部梳理、核对完成。132份样本一共比对成功了4份,这就意味着将有4对寻亲人员寻亲成功。
我中心于2002年开始开展亲子鉴定业务。2018年,由温州市司法局牵头、温州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民盟温州市委会主导创建的“温州寻亲联盟”成立。通过采集寻亲者的血液、带毛囊的毛发或唾液等样本,进行检测分析,获得其DNA遗传信息。然后,将寻亲者的DNA信息录入寻亲DNA数据库,就可以和库内所有其他人的DNA信息进行自动比对。目前,我中心寻亲DNA数据库已经有近1200份数据样本,帮助47对寻亲者成功找到亲人。而这次这么大批量的数据样本比对,也是我中心成立以来的第一次。
据悉,带着DNA数据过来的是山东省滨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一大队大队长路俊林,今年公安机关在全国统一开展团圆行动,全面摸排疑似被拐人员,帮助他们和亲人团聚。滨州市公安局带来的这132份样本基本上都来自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出生人口,均为女孩子,滨州警方对这部分人进行了DNA检测,并录入公安部的信息系统。警方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寻亲人员有很大可能是从浙江温州方向被抱养到滨州的。滨州警方从新闻报道等途径了解到,我中心建立了一个寻亲DNA数据库,帮助骨肉离散的家庭,寻找自己的父母或孩子。这一次,滨州警方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带着DNA样本数据前来,和中心寻亲DNA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比对。
仅仅一个晚上,第二天他们就得到了好消息。“没想到,比对结果太让人意外了,原以为有一对对上就不错了。”路俊林警官说。之后,警方和寻亲父母也都一一联系上,准备把这边比对成功的寻亲父母的血液样本带回到山东滨州进行最后的复核比对确认。
寻亲DNA数据库结合了现代DNA分析检测技术和计算机大数据处理技术,寻亲人士的DNA信息一经录入,可以持续不断地和库内其他人(包括后来录入者)进行自动比对,科学高效。入库寻亲者数量越多,数据库的样本量越大,寻亲成功的概率越大。我中心希望有寻亲需求的人士,早日加入到这个寻亲DNA数据库里。中心也将和有关公安部门合作,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家长寻亲成功。中心也将继续关注本次寻亲的进展。